△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
▲微电影版征兵公益宣传片《逐梦青春》
年08月13日《弥勒新闻》视频,时长14分43秒
新闻视频内容提示
1.二届市委召开第次常委会议
2.弥勒市召开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
3.弥勒市举行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
4.弥勒小太平村:倾力打造“四位一体”示范村
5.弥勒母乃村:八月瓜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问答
▽以下是正文
牛了!弥勒这3个村,在全国名气大了
近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上线名单,弥勒可邑、滥泥箐、三道水3个村落在列。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看看弥勒这3个美丽的传统村落。
弥勒市西三镇可邑村数字博物馆
点击下图进入可邑村数字博物馆↓↓
可邑村,彝语意为“吉祥之地”。可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隶属于蚂蚁村委会。这里青山环抱、空气清新、风景醉人,具有较好的生态且交通便利。
这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彝族史诗《阿细先基》兴盛之地。可邑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
阿细跳月在阿细语中成为“嘎斯比”,意为“欢乐跳”。它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源于阿细人古朴的“阿细跳乐”,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
《阿细先基》又名《阿细人的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创世史诗,口头流传于云南省弥勒市西山地区的阿细人聚居地,诗篇全文约行,起源年代已无可考证。
弥勒市西一镇滥泥箐村数字博物馆
点击下图进入滥泥箐村数字博物馆↓↓
“吉嘟嗨”为滥泥箐村的阿细彝语称谓,大意为吉祥神奇之地。
村庄因森林腹部的清泉水留香而钟灵毓秀,因古朴与炽热浓缩着彝族阿细人的文化精髓。滥泥箐为连贯西一、西二、西三三镇阿细彝区的文化走廊中心,是典型的阿细山寨。
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熏陶,使得这里传承着阿细跳月、阿细先基、阿细祭火等彝族原生态古色古香的民俗文化。
厚重的历史积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醉人的民族风情将滥泥箐村造就成云南艺术殿堂中无可替代的边缘文化顶梁柱之一。
△小编采访报道神奇村落滥泥箐,点击上图查看图文
弥勒市西二镇四道水村委会三道水村数字博物馆
点击下图进入三道水村数字博物馆↓↓
三道水村位于西二镇北部,属于四道水村委会的自然村,距镇*府所在地29公里。北面与昆明市石林县、宜良县相接,西面与玉溪地区华宁县毗邻。
村域面积0.96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亩,农田为河谷阶田。全村共99户人,在村子的东、西、北三面绿树青山环抱,南面视野开阔,远看蓝天、白云、青山就像一把椅子中,三道水村就坐在椅子中观赏大自然的馈赠。
村内林荫密布、石块路连贯,青石块路和红墙土木瓦房交相呼应,北面则与宜良县水泥公路相连从村子中间通过。村内85%传统红墙土木结构式民居保存完好,民居由正房、耳房组成,用红色土坯墙围成大门。
近年来,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房材料有所改变,13户村民盖起水泥浇灌房,1户砖木结构建筑,85户还保留传统式建筑。从总体上看,仍保持传统民居建筑母体文化。
△小编采访报道神奇村落三道水,点击上图查看图文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云南进馆数全国首位,红河州精品馆进馆数云南第一名
据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上线名单中,云南省共有83个村落在列,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个传统村落成功上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自年起,每年中央1号文件均提出传统村落保护要求。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优秀村落建馆工作的通知》(建办村函[]号),正式启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
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网站上,每个村落单馆涵盖全景展示、历史文化、环境格局、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美食物产、旅游导览等7大块内容,以全景漫游、三维实景、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传统村落独特价值、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视性于一体。
年至今,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入馆数量已达个,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向世界集中展现优秀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分布地图(点击查看大图)
其中,云南省共个传统村落成功上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占比22.41%,进馆数量居全国首位,率先实现一键“云”上赏村。
△全国各州、市精品馆数量排名(Top11)在数字博物馆建馆过程中,云南省16个州(市)积极参与、主动推荐、做好保障。以精品馆入馆数量为例,云南省共6个州(市)排名全国前11名,占比54.54%,其中红河州入馆数量15个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点击上图体验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总编/孔令勇
值班编辑/孔德云
编辑排版/邱少瑞
综合:云南发布、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